房子结不结实、抗震能力多强,家家户户都关心。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是中国首个相关领域的专门法规,从立法层面完善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相关制度设计,对于提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水平和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频发的国家,大约58%以上的国土、55%的人口处于7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在地震灾害中,相当部分的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介绍,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覆盖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安全检查等环节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体系,在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保障措施及监督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城镇老旧建设工程、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措施不够、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不足等。要破解这些难题,就要从立法层面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今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在抗震方面有哪些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介绍说,依据《条例》,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国家现行的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抗震负责;对于位于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大建设工程,应当编制抗震设防专篇;对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等单位和机构的重要建筑,都应该进行重点设防,这主要是基于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作用的考虑。此外,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相比城镇建筑,农村地区的房屋建设往往缺乏有效监管,抗震设防性能不足,发生地震时遭受的损失也最大。那么,如何系统解决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我们认真总结梳理了近年来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制度化提升。”曲琦说。《条例》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对经鉴定抗震能力不足的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加固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灾后恢复重建时,应保证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同时,政府要编制发放适用于农村的抗震技术图集,做好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工作。
设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是此次《条例》重点之一。据了解,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往往体量大、结构体系复杂、人员比较集中,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如果不能确保其有足够的抗震能力,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势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条例》规定,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实施事前管控,由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经验丰富的工程抗震专家,对建设单位报送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文件进行严格审查,对采取的抗震设防措施合理可行的予以批准。”曲琦说。此外,《条例》还规定了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建设单位未经审批不得施工;设计单位不按审批意见进行设计的,将视情节予以处罚,包括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吊销资质等。造成损失的,还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些规定的目的,就是要切实保障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安全。”
有了法规,还要实施好。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黄祎介绍,《条例》设定了非常严格的法律责任,如加大对建设工程抗震相关主体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建设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综合运用各种处罚措施,责令停止施工、罚款、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终身禁止从事相关业务等;明确重罚出具虚假报告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