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广州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推进新时代法律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旨在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大力提升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会议由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承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协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该校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学、全球经济治理、涉外法治研究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等的重要基地。学校紧扣建成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着力构建外语学科和经管法等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格局,充分发挥“多语种、国际化”的优势与特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与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方面实现新突破、谱写新篇章。
广东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广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旭东介绍,广东省司法厅创新法治人才教育模式,推动涉外律师事务所和仲裁机构与高校合作,实施双导师制,培育跨境法律人才。特别是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设置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培养适应“一国两制”新实践的法律人才。
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伟指出,近年来,广东省深入推进实施八大工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为抓手,深入推进广东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肖甫指出,自1995年批准设置法律专业学位教育以来,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质量,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法律专业学位发展道路,构建了中国特色法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
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利明指出,经过近30年探索与发展,新时代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以说储备了大量的、高层次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开幕式后,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张文显教授作了题为“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新征程法治建设和法治改革的总体布局”的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后,举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实训大模型发布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陈云良指出,该校探索创新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联合华为和中软国际共同开发“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虚拟仿真系统”,以数字赋能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质增效。